浅析对业务过失犯罪的认定及处罚
古丽努尔·麦麦提江;刘文硕;
摘要(Abstract):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新的科学技术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同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领域需要更加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驾驭新的科技为人民服务。在这一进程中,伴随着对未知领域的不断拓展与认知,科技给人们也带来了更多的风险。某些从事高风险行业的工作人员没有对自己的本职工作起到足够小心谨慎的义务,可能会导致社会不特定对象的利益受损的结果。介于人们对高风险的警惕,运用刑法的手段去预防危害结果的发生,成为控制风险的手段之一。但另一方面,对于因该过失行为的认定,成为司法实践上的难点。本文通过理论与司法实践上对业务过失犯罪的界定,对现有业务过失犯罪的学说进行归纳总结,对司法实践中的处罚范围进行分析,试图探究业务过失犯罪的现状以及对业务过失犯罪的认定进行重构。
关键词(KeyWords): 业务过失;业务过失行为;业务过失犯罪;认定;刑罚
基金项目(Foundation):
作者(Author): 古丽努尔·麦麦提江;刘文硕;
Email: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1.02.018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高铭暄,马克昌,等编.刑法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114-116.
- [2][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各论[M].刘明祥,王昭武,译.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45.
- [3]刘志伟,聂立泽.业务过失犯罪比较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13.
- [4][日]西田典之.日本刑法总论[M].刘明祥,王昭武,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228-229.
- [5]卢映洁.刑法分则新论[M].台北新学林出版社,2009:458-461.
- [6]姜伟.犯罪过失的认定[A].刑法论文选粹[C].2004:12,472.
- [7]胡学相,尹晓闻.对业务过失危害公共安全犯罪刑罚的评析[J].人民司法,2015(17):64-69.
- [8]赵秉志,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处罚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23(01):81-87.
- [9]陈兴良.教义刑法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478.
- [10][日]西原春夫.日本刑事法的形成与特色[M].李海东,等,译.中国法律出版社、日本国成文堂,1997:253.
- [11]甘添贵.业务过失与普通过失之分际[A].蔡墩铭.刑法争议问题研究[C].五南图书出版公司,1999.
- [12]张智辉.刑事责任论[M].警官教育出版社,1995:366.
- [13]赵秉志,李慧织.业务过失犯罪处罚问题研究[J].当代法学,2009,23(01):81-87;王俊平.我国刑法中的责任事故犯罪立法之检视[J].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03).
- [14]张明楷.外国刑法纲要[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 [15]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商务印书馆,2001.
- [16]吴平.资格刑研究[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
- [17]马克昌.外国刑法学说总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8.
- [18]陈子平.刑法总论[M].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55.
- [19]同[11].
- [20]同[8].
- [21]徐育安.刑法上业务过失之理论与实务——以德国法为借镜[J].东吴法律学报,2017(02).
- [22]梁云宝.业务过失的刑法惩处不必重于普通过失[J].法学评论,2020,38(01):174-184.
- [23]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