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偷换二维码”类案件定性的思考
陆雪;徐睿;
摘要(Abstract):
由于智能时代犯罪手段与形式不断翻新,运用传统教义刑法学对新型案件的定性释疑会遭遇案件要素考虑不全、评价有失偏颇等问题。本文以"偷换二维码"类案件定性为例,深入梳理与分析"盗窃说""诈骗说"相应的理论支撑以及可能存在的问题,认为需要引入新类型三角诈骗学说对其进行重新审视才能实现理论上的自洽和实践中更广泛的适用。
关键词(KeyWords): 偷换二维码;盗窃;诈骗;三角诈骗;第三方支付
基金项目(Foundation): 2020校级科研项目《关于电信诈骗犯罪定性的实证研究》(20xkx52);; 2020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项目《犯罪学概论》(公示时间:2020年9月29日);; 2020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改项目《基于智慧教室应用的侦查学专业“信息化、情境化、实战化”教学模式研究》(公示时间:2020年9月23日)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Author): 陆雪;徐睿;
Email:
DOI: 10.19387/j.cnki.1009-0592.2021.02.017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1]福建省石狮市人民法院(2017)闽0581刑初1070号刑事判决书.
- [2]上海市人民法院(2020)沪0116刑初525号,(2020)沪0113刑初396号,(2019)沪0115刑初841号,(2018)沪0117刑初1073号刑事判决书.
- [3]张庆立.偷换二维码取财的行为宜认定为诈骗罪[J].东方法学,2017(02):123-131.
- [4]程畅.“偷换二维码案”的法律定性——新型三角诈骗理论之提倡[J].江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01):107-111.
- [5]张明楷.三角诈骗的类型[J].法学评论,2017(01):9-26.
- [6]刘宪权.新型支付方式下网络侵财犯罪性质认定的新思路[J].法学评论,2020(05):47-54.